星洲日报‧2010.12.02
国民型中学成功的办学模式、学生在学术成绩上的卓越表现,及拥有浓厚中华氛围的校园等,都是父母竞相要把孩子送进去的原因。
这类学校除了获得华裔家长的青睞,也吸引无数友族同胞把孩子送来,导致国民型中学的学生人数倍增,甚至每年都面对爆满情况。
为了解决家长对国民型中学的需求与华小毕业生只能望门兴嘆的窘境,多所学校的董事部、家教协会及校友会萌生了增设二校或分校的念头。
北海钟灵国民型中学、吉打吉华国民型中学二校及芙蓉振华国民型中学分校,也因而衍生及成立,只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充满了艰难,时至今日,这些学校依然面对不被承认为国民型中学,或只能获得一份拨款来维持。
据悉,如今巴生光华国民型中学、八打灵再也公教中学及大山脚日新国民型中学等,也因学生人数爆满而有意爭取增建二校或分校。
只是,在1996年教育法令上已不復存在的国民型中学一词,在爭取建二校或分校的过程中,恐怕要比其他学校来得更有毅力及恆心了……
八打灵再也公教
4大机构坚持原则
灵公教中学只收华小生
八打灵公教中学董事长拿督林福山认为,学校只要有人关心就会办得好,而该校就有四大机构,即圣母昆仲会、董事部、家教协会和校友会同心协力。
他说,华文科必修必考是董事部坚持的原则,教育局限制每年收生14班,因此学生人数有限,所以董事部与教育局协商,即公教的学生需是华小生。
拒绝不諳华文校长
“若非华小生来公教,会夺走其他想报读华文的学生的机会,所以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是相当严谨的,也拒绝不諳华文的校长。”
圣母昆仲会修士赵通强说,学校董事部与教育局紧密联繫,有时会联合几位代表会见州和县教育局主任,无形中让教育局高层官员瞭解公教的特徵和原则。
“当他们瞭解我们的需要后就会给予配合,包括委任校长的原则,有时候需要討价还价,最终还是要去执行我们要的政策。”
他坦承,该校也有些印裔及巫裔学生,但他们都是华小毕业生,且愿意读和考华文,有者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考获A1,但也有家长三心两意,担心孩子报考华文拿不到A,会影响整体成绩。
他说,由於校长是公务员不能与教育局抗议,有些事须由董事部及家协处理,如必修及必考华文就成了这类学校必须掌握的事项。
灵区內拥有19所华小
只有1所国民型中学
基於公教中学设备齐全,课外活动多,强调学术和体育並重,每週有5节华文列为正课,因此,家长竞相把孩子送来。
可是,林福山说,整个八打灵再也区只有一所国民型中学,区內却有19所华小,所以有很多学生被拒於公教中学门外,所以董事部於2006年就开始低调筹办二校或是分校。
他说,公教目前有千多名学生来自蒲种和沙登,符合了在当地开办二校的基本需求,以扩大公教的收生人数。
“公教中学原址没有空间扩建,我们已在各个方面去著手处理,整个工作是相当困难的;除了蒲种,相信首邦市也是適合的地点。”
华社要看到盲点
爭取增建
赵通强说,华社要有长远眼光,不只增建华小,也要增建国民型中学,以让华小生升上中学时可以继续报考华文。
他强调,大部份的华小生都是进入国民中学,接下来是国民型中学,然后才是华文独立中学。华社要看到盲点,不要爭取盖更多华小,而遗忘了爭取增建国民型中学。
他认为,在策划建二校或分校时,要避免出现像芙蓉振华中学,一位校长要跑两个校园的情况。
林福山:要送孩子进公教
家长应找县教局处理
林福山说,家长若要把孩子送入公教,最好的方法是去找县教育局处理,而不是到学校来找校长理论,因为调派学生是县教育局的职务,並非校长的权力范围。
他说,每年有很多家长要把孩子送来公教,但他们不明白,在学校从早坐到晚等见校长,最终还是改变不了甚么。
另外,赵通强补充,学校董事部只能儘量增收学生,县教育局才是安排学生的单位,不过,很多家长不知道情况就来学校吵。
“他们应该去向县教育局申请及爭取,让县教育局知道国民型中学的市场,如此一来,以后申办二校时也就有了理由。”
询及公教是否只录取优秀生,赵通强说,校方向来是有教无类,可能基於太多人申请,所以教育局就以成绩策略作安排。
面对找不到校长困境
鼓励华裔教师申请升级
赵通强修士呼吁国民型中学互相配合,关心和鼓励华裔教师申请升级,以增加国民型中学校长接班人选。
他说,教会学校和政府有个最大限度諮询(maximum consultation)协议,即委任校长要諮询教会的意见。
“最重要是我们要推荐符合资格的人选,但会讲华语的华裔校长越来越少,这是我们所担忧的,华社应关注这项迫切课题。”
培养校长接班人才
他说,国民型中学面对有学校,但找不到校长的困境,有些学校一年都没有校长,所以在培养校长接班人才要有全盘计划。
“很多华裔教师不想升级,因为升任校长或副校长的薪金不吸引人。但我们也要鼓励他们申请升级,若因此要接受调到他校也不用紧。这才能达到国民型中学互相提供人才的好处。”
他说,办得好的国民型中学一般上有1千500名学生以上,所以需要DG52或以上的人选担任校长,只要人选增加就好办事,大家就不用再抢校长。
他也建议所有国民型中学向学校教师灌输国民型中学的歷史背景和使命,以便这些教师到其他国民型学校也有一颗爱护华教的心,进而形成一支保护华教的团队。
赵通强建议大型企业
领养78所国民型中学
赵通强建议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出发点,鼓励大型企业领养全国78所国民型中学,以推动国民型中学的发展。
“凡是有关华文教育的就要华社出钱,这会很辛苦,我们不想让家长负担,所以需要一些新构思,如大企业的领养计划,可以达致双贏局面。”
他认为,可以由两三家企业共同领养一所学校,企业研发的科技產品也可在学校推介使用;在推行一些新计划时,董事部也要懂得去找赞助商。
拨款只能应付60%水电费
他举例,公教中学目前计划推展青色能源,所以会寻求企业赞助太阳能发电器,从而减少用电量,这也可以做为教育学生的一部份。
“学校目前的水电费靠其他食堂收入等补贴维持,这不是长远方法,除了节省水电用量,我们希望教育部一视同仁,通过中央付款制缴付国民型中学的水电费,这也是华社的心愿。”
他说,政府给的拨款只能应付60%的水电费,其余40%需要靠董家教补贴。
与新港姐妹校交流加强优势
另外,他指出,公教中学是国民型中学,同时又是教会学校,所以可以通过与新加玻和香港姐妹校的交流,以加强学校的办学方针,这无形中是公教中学的优势之一。
“日本也曾派学生与公教学生交流,这可让学生具有全球村观念;校长也可从聚会中,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育长处,如新加玻学校有很强的ICT设备,及香港学校如何善用空间等。”
他说,教会在大马开办的学校,有中小学教会学校,还有独中和国民型中学,所以领导人瞭解各源流学校的系统,所以可以从中取长补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