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4 December 2010

保留社区古迹形塑社区集体记忆

独立新闻在线 【作者/颜金汉】 Dec 24, 2010
当今大马 读者特约 2010年12月24日


日前由麻坡中华公会和麻坡中化校会友联办的“保留中化一小古迹Yes or No”座谈会,吸引了逾60名民众前往聆听。而在座谈会进行前,大会也进行了一个致敬仪式,以在华教节中悼念族魂林连玉导师。

期待更多麻坡人关注社区的建筑物

主办当局之一的麻坡中华公会主席林得元表示,当晚座谈会的题目“保留中化一小古迹Yes or No”其实只是一个引子,主办当局其实想唤醒麻坡人对大马路至五马路,仍至整个麻坡战前建筑物的关怀。

这些战前建筑物往往因为社会变迁可能废置、单元化的政策、养燕、被改建,以至失去了建筑物原有的特色;甚至已被推倒。这是国家和(麻坡)华社无形资产的损失。

林得元也以马六甲古城和槟城乔治巿申遗成功,同时旅客如炽,说明古迹保存和经济发展是并行的,并希望麻坡人在经济发展的可能中,更关心麻坡的文化和古迹的保存。

麻坡人谈麻坡古迹历史

同时也是麻坡中化中学校友的主讲人郑名烈,探讨的方向是“麻坡华裔的开荒到兴学,谈历史古迹保护的重要性”。

郑名烈表示,麻坡的开拓和港主制度有关。最先来到麻坡开埠和维系港主制度的,起初是潮州人。他们在麻坡河流域成功的种植了胡椒和甘蜜。这些潮州人当中,蔡大孙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了当时麻坡首富,并建立了地方质易发展象徵的麻坡大巴刹。尾随潮人其后到麻坡的是永春、漳州、泉州等福建人。这些闽南人是由于马六甲闽人陈其贤在麻坡试种橡胶作物成功而来。与此同时,在橡胶成功的生产后,麻坡的经济财富在1910年以后,由潮人逐渐转为福建人。

麻坡人由种植业引起的经贸蓬勃发展中,在宗祠庙宇中办起了血缘性的私垫教育,分别是最早期的永春私垫、泉夏私垫和潮州私垫。这些私垫教授的四书五经。其后,这三间私垫合并成中华学堂,继而成为柔佛州第一间正式的华小“中华学校”,并在1923建成了至今尚为保存、有别早期草顶木墙的现代化泥砖建筑物“四维堂”。

同时,中华学校所教授的课程,也变成了当时时局所提倡的“西式教育”。在这些转变中,麻坡人成功的突破了籍贯情结,甚至领先槟城(槟榔屿),办起了不分方言族群的教育。

接着,郑名烈针对麻坡拥有高达59间(已搬迁一间至新山)华小的“盛况”提出其见解。麻坡许多华小由福建人所创立。福建人从事橡胶业所形成的零散聚落,其实和福建省多山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农村类似;同时,由于当时许多从事橡胶业的殷商如张开川、郑文炳、郑友专等人也身体力行承办教育,加上许多胶工卖胶汁的捐献,因此麻坡的华小散落在麻县各处,甚至相距不远。

抗日期间,麻坡筹赈的抗日义款位居东南亚之冠,这让原本已潜伏许多台籍间谍的日本极为不满。因此,在日据之后,日军在中化一小的四维堂进行的大检証,并把许多前述的张郑等抗日殷商屠于麻属巴力峇九。中化一小四维堂随后成为日军仓库。

郑名烈随后表示,中化一小古迹(主建筑群为四维堂和九思楼)其实是麻坡华人过去的历史记忆;而中化一小古迹所围绕的,是许多即有麻坡人先贤先辈的过去。他因此要求麻坡巿议会立法保留麻坡中化一小古迹。

我国古迹保护意识抬头

著名建筑古迹评论人张集强解说内容为“从地方古迹特色与建筑意义谈中化一小古迹的保留”。

张集强先以自身由台返马为经验指出,我国的古迹保护意识已经开始抬头。从2005年的吉隆坡的蔡正木故居拆除(只有他和雪华堂执行会陈亚才在现场)、2007年双溪毛糯麻疯病院(部份)拆除、坤城女中四合院拆除与招收男生,到今年半山芭监狱拆除等实例指出,我国的古迹保护意识情况逐渐改善。特别是前往吉隆坡富都车站的半山芭监狱,由于是我国许多游子游客的吉隆坡地标,其拆除过程临至深夜,仍有上百个国人招照录影、收集碎石纪念等,这些的印象令其欣慰。

接着,他以投影片(有关麻坡中化一小的历史照片和资料,取自麻坡中化中学百年校庆特刊主编郑昭贤)来说明中化一小四维堂可歌可泣的历史,并期望中化一小的历史不要断层,以供交待子孙。

张集强指出,中华学校(中化一小前身)的建筑物由亚答屋变成砖土建筑的四维堂,其实同我国上个世纪2、30的经济逐渐繁荣有关。

甚至麻坡巿区的许多美轮美奂建筑、建材和匠师都是来自中国。而位在麻坡巿区的四维堂建筑蓝图,是由陈嘉庚捐赠,并参考中国福建集美学堂的建筑而打造;麻坡巿区的建筑群(新马皆然,包括四维堂),同样受到英殖民洋台的样式来打造。

这些建筑群,主要是以自然通风和採光为功能而建。以四维堂为例,建筑的屋顶有三个三角形,中间最高而具有通气孔,以利用机械式的操作,让空气流通和降温。

因此,四维堂的中间建筑为“礼堂”,两侧为课室(注:后有听众指出,这个结构由于白蚁蛀咬,三个三角形因此改成‘很丑’的一个三角形)。

课室的高处门墙一般设有铁网结构,以利空气流动(张集强同时表示,此结构不利于隔音、空调设备和电脑教学,因此面临了拆除的厄运)。

随后,张集强表示,中化一小因为学校人数减少而面临搬迁的问题,其实是全马华小问题的缩影,即发展与保留的抉择。我国的微型华小,一但搬迁成功,往往学生暴升,很快就变成A型华小(大型华小)。然而,政府应该以需求来增建华小,满足社区的需要。先进国家的百年老校皆为名校,城巿华小不应该因人口流失而采取搬迁的做法。

他继而建议校方乃至政府应该正视问题,并结合专家的意见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拆迁拆除的政策,惟有挑战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遇向先进国的办法。他批评政府经济取向的国家政策,建议古迹的拆除与保留,应该透过公共与论的考验,以透明的方法决定去留。同时,他吁请国人应该守护一个城巿的精神,让城巿的建筑艺术和故事继续流传,以维护巿中心的历史。

以下为张集强整理出之中化一小面对的问题:

(一)市中心人口往外迁移,学生人数骤减,学校成为微型华小,面临关闭危机。

(二)为争取华小学生人数而倾向迁校,以供应外围住宅区的教育需求。

(三)校园建筑的老化,以及硬体设备提升问题。

(四)在保存决策裡缺乏文化历史保存的概念。

以下为中化一小面临的抉择:

(一)经济价值vs人文价值

(二)麻坡市区中心的商业建筑需求量?改建商业建筑对麻坡市民/中化/校友的回馈?

(三)早期麻坡华社抗日历史的保存纪录,做为华人对保卫国家的历史见证。

(四)学校成立愿景以及先贤对教育的牺牲奉献,可以做为教育下一代知足感恩的正确价值观。

以下为他建议的保存模式,将学校范围内主要具备历史意义的建筑保存,同时考量其历史功能以及经济功能,以便能在永续经营的状态下,将中化的历史保存。而保存的方向思考:

(一)同时保存硬体及软体。

(二)在不折损文化历史价值的前提下,引进新经营模式。

(三)主题式旅馆的经营,保存学校的特征并以此成为旅馆的特色。

(四)设立中化,或麻坡历史文物馆,做为市民人文教育的场所。同时开放予游客,成为景点。

(五)保持校园的教育功能,以社区校园的方式,开设社会人文课程,或可成为中化的附属机构,如校外图书馆等。

(六)主题式餐厅经营等等。

让古迹能够继续呼吸

也是槟城乔治巿古遗复修专家的陈耀威主讲为“从槟城经验谈地方古迹的保留”。陈耀威指出,古迹其实是人类的创造,并具有历史艺术文化价值之物;也做为社区的集体记忆,以供后人后展之基础。乔治巿被联合国所认可的世界遗产属于“文化遗产”这是因为乔治巿从古物、建筑、街区到整个城巿等许多面向,都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集多元文化历史贸易港口、多元文化遗产的活动、多元文化建筑特色的乔治巿,巿内的古迹包括军事碉堡、宗祠教堂、商号、旅馆、住家、学校和政府办公楼。

陈耀威也以乔治巿内许多古迹转型为现代化餐馆和办公楼为例,表示麻坡巿区的其实具有转型的潜能。而在古迹的保留运动中,非政府组织与媒体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以推动各级政府立法保护古迹。因此,在推动麻坡历史古迹的保留运动中,该古迹的正确定义非常的重要;接着辅以教育、劝导、抗争等以方式推动理念,进而进行调查和鑑定,最后再进行古迹的修复或再利用,如此才是完整的古迹保护做法。

而鉴定保存建筑的基本标准如下(内含经济价值与潜能):

(一)艺术价值

(二)历史价值

(三)文化与社会价值

(四)都巿景观价值

(五)科学价值

曾参与修复槟城鲁班古庙、潮州会馆韩江家庙、潮州会馆办公楼、本头公巷福德正神庙、清和社等文化遗产的陈耀威对麻坡巿区的古迹也赞不绝口。

在较后的问答交流活动中,出席该座谈会的峇吉里国会议员余德华,也被现场的民众询及人民代议士在麻坡古迹保留所扮演的角色。

余德华表示曾经将中化一小的问题呈交国会,然而文化、艺术与通讯部给予的答案是中化一小并非国家遗产,因此是否将中化一小列入古迹的问题属于州政府的权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