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 December 2010

魏家祥:马华擬备忘录呈正副首相‧国民型中学困境须根治

星洲日报‧2010.12.03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说,鼓励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是马华上一代人在那一个年代所做的决定;这一代的马华领袖在情在理,在情感上有这个义务確保改制中学,或是国民型中学发展能获得持续及做得更好。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今天发生的,改制过后经过一段歷程,即从60年代慢慢演变至今天的精神面貌或格局;所以,我们这代人须从歷史角度及目前教育发展趋势平衡,找出一个方法根治国民型中学困境。过去大家提了好多,现在是付诸於行动的时候。”

他说,正合时宜的,马华会长理事会委任他全权负责处理国民型中学课题,並在两週內综合所有资料,以擬定一份备忘录呈交给正副首相。

改制资料齐全
“其实,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两年多,我稍微翻阅过去史料,1961和1962年改制背景,80年代和90年代演变的资料,还好资料相当齐全;根据法律和改制背景做一个前瞻性的规划,是目前我所要做的。”

他透露,他所规划的行动表不仅是写出国民型中学的困境,还包括解决方案,上一代遗留下来的,需要这一代人的智慧去解决。

“我觉得1996年教育法令取消国民型中学地位是很可惜的,我所面对的是过去的无法改变;不过,我会尝试研究,找出其他空间,那一方面是在法律架构下可以做的事。不过,这需要花相当一段时间研究。”


参阅本报系列报导
他说,他已把国民型中学基本问题归类成10个,而迫切处理的是硬体和软体设备。在硬体方面,因为体制上没有SMJK,国民型中学应该获得同样的发展照顾。

“在软体方面,就是上华文课、学校行政问题及行政人员的委任等需要迫切解决,在处理问题时应该体现改制精神,从最根本的源头著手,其他问题就参阅星洲日报的系列报导。”

也是马青总团长的魏家祥说,马华过去在独中和华小方面做了很多,接下来会把重点放在协助国民型中学。

沿习传统教部
应履行改制承诺
魏家祥说,教育部和政府基本上应该履行当年改制的承诺,包括国民型中学所沿习的传统,如师资的供应、华文课节数、提供经费维修和扩建等等。

他坦诚,在改制时期,政府確实是有承诺要为国民型中学提供建筑维修费,包括协助有关学校扩建。

他认为,现在需要重新確认1961年的改制精神,哪方面是应该同意的条件,所以78所国民型中学应该找出一致的声音,在各方面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

“各州国民型中学的运作没有统一性做,所以78所国民型中学应该意见分享,確保有个制度来解决问题,以后不在位时,这个制度能继续跑下去,所以去除人治,確立法治的做法是比较理想的。”

他说,国民型中学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如在安排学生方面,不同的州有不同情况;若相较其他州教育局,檳州教育局相对更瞭解国民型中学的传统和需要。

委任状由教育总监发
副部长没干预行政工作
针对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顾问彭运明建议由教育部副部长全权处理国民型中学校长的委任,魏家祥说,校长委任状是由教育总监发的,副部长没干预行政上工作。

“今天不是谁担任甚么职位,或是以甚么职衔来处理校长委任,而是应该建立一个制度来委任国民型中学校长。”

他说,他未进入教育部前就对60年代的改制和国民型中学有所认识,所以对校长委任有一定的敏感度;不过,对官员来说,有些州局长未必瞭解改制歷史,所以就会出现落差。

“当问题发生才提出意见,我要去纠正时就已经慢了。校方已接受当局委派的校长,要怎样把调来的校长送走,还胥视其他学校是否有空缺给他们,所以需要仔细研究和找出方案。”

校长须諳中文是协议
询及国民型中学校长须諳中文是否合理,魏家祥说,校长须諳中文是当年的一种协议。

“这不是我们要求。当年確实有这样的协议,今天在很大程度上方便董事部与校长进行协调工作,若董事部成员都用华语,校长不諳中文怎么办?”

他说,一些改制中学是由宗教团体开办的,所以在校长委任时须儘量委任同样宗教背景的人选,如菩提中学校长须是佛教徒;同时,教育局也须与教会学校配合,这些都需要与董事部坐下来討论。

將会见正副首相
商討增建国民型中学
魏家祥说,增建国民型中学须依据个案处理,这需要新的政治决定,所以马华准备会见正副首相,以商討相关事宜。

“檳城比较具体要求增建国民型中学,而雪州也有这方面的意愿。”

他说,要求增建的包括檳城的日新中学,雪州的公教中学和巴生光华国民型中学。

针对天主堂总会將於2012年收回文冬公教中学校地,魏家祥表示未获悉此事;不过,他会去研究及寻找解决方案,毕竟不能突然间关掉学校。

他说,政府会避免徵用政府资助学校的校地,假如是教会主动要收回文冬公教中学校地是很不幸的。

“对此,各有各的说法,政府协助搬迁建校就须转型变成国民中学;不过,当年改制时政府告诉他们(国民型中学董事部),是可以协助他们(扩建)的;不过,在怎样的情况下协助是没有釐清的。”

一视同仁对所有学校
他说,校產属於谁不重要,最重要是政府一视同仁对所有学校;所以,不要掉入交出主权就能解决问题的陷阱,很多时候废除董事部后,问题一样没有解决。

另外,他说,马华会像过去收集华小校地资料一样,收集国民型中学校地资料,以瞭解全国的情况。

针对政府只为国民型中学提供学校行政费,而忽略了国民型中学硬体设备的发展,魏家祥说,政府从去年开始进行这方面工作,视个案处理地拨出了几十万令吉。

校长勿担心饭碗不保
据实呈水电费不敷数额
魏家祥要国民型中学校长好好报上,每年水电费不敷的正確数额。

“我看了教育部针对国民型中学水电费不足的调查,岂只相差100万令吉,资料肯定不准確;校长须要好好报上来,確实欠了多少钱。”

他说,可能有些校长担心饭碗不保,或是要从DG48升上DG52,所以不敢据实写出所欠的水电费数额。

“有些校长在官员面前不敢讲话,所以董事部须派一些能讲话的去爭取,华社也要有人有勇气去讲。”

华文中学配合政府政策
慕尤丁给予正面评价
魏家祥说,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给予国民型中学正面评价,教育部从上至下,须要有这样的认知,以避免执行上出现问题。

“我曾经听副首相说,SMJK很好,至少是根据教育部设计的课程教学。”

他说,华文中学配合政府政策,不管是华社有前瞻性眼光,或是在倍受压力情况下完全呼应政府的制度来教学,这段歷史是不能改写的。

询及是否应把华文科列为必修和必考科,魏家祥说,这是应该的,当年这样的坚持必有其歷史背景。

“这就如採用SMJK模式的学校每週有5节的华文课一样,5节就是5节,没甚么好爭议的。”

他说,翻阅20年前至今的文件,不难发现教育总监偶尔会发信提醒有关国民型中学华文节数的问题,这也显示过去年长的官员都知道这段歷史。

针对国民型中学的学生来源须是华小毕业生,魏家祥说,各州做法不太一样,统一做法不太容易;不过,基本上应该以华小生升上国民型中学为主。

“吉打州一些学校还是有保留一些学额给马来学生,如有一两班土著班,以促进团结,这不见得是坏事,有些马来学生很喜欢国民型中学校风。”

瞭解SPM华文A+偏低
准备会见考试局主任
魏家祥说,他准备会见考试局主任,以瞭解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华文A+偏低的问题。
“课程发展局、课本局和考试局之间有必要加强联繫和协调,同时学生作答技巧有必要加强,最近一些州教育局举办的SPM华文作答技巧讲座办得不错。”

他说,从课文內容至出题、作答、批改及分数等级设置都是环环相扣的,他会从每个环节瞭解情况。

“突然间各科目增设A+等级,很多人不明白所谓的A+是与过去的1A是不一样。我们希望今年以后整个情况正常化。”

他说,目前情况是100%华小生报考小六评估考试(UPSR)华文,初中评估考试(PMR)有70%华裔生报考华文,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则有50%华裔生报考。

明年推行报考华文运动
他指出,马华明年推行报考华文运动,目標是UPSR 100%,PMR有 80%及SPM有60%华裔学生报考华文。

“虽然常说华文难考,但对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怎样考都不能拿到A成绩。不过,这些人可能拿个B出来。不论怎样,都应该鼓励学生报读和报考华文,以让华文成绩的分佈图正常化。”

他说,相较其他科目,华文科成绩分佈图显得不正常;不过,据他向大学教授瞭解,增加考生可以让有关图表正常化。

“现在逾5万4000名学生报考华文,我们希望逐步增加至6万和6万5000人,让华文分数分佈图正常化。”

对课题集思广益
董事部应组织起来
魏家祥始终认为所有国民型中学董事部应该组织起来,不管是在哪个旗帜下,最重要是针对国民型中学课题集思广益,然后派代表与教育部商谈及找出可行的发展方向。

他的建议被解读为另成立一个董总搞对抗,魏家祥对此喊冤,並再度做出声明。

“我的原意是78所国民型中学需要找出统一声音,把问题整理及规划起来,不管是董总、教总、华总,还是其他组织负责都好,其实名堂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一些努力,可以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他认为,不管是跨越董事来做、五大华团一起办,或单由董教总来做都不是问题,重点是谁能够先带头做起这个工作,而不是一味指责、怨天尤人或批评;若是能把问题解决,未来要解散有关工作单位也无妨。

不能单靠校长讲话或打仗
他说,国民型中学董事部的活跃度与组织良莠不齐,有些很专业,但有些则有事才开会,有者甚至遇到问题也没討论,就由那三两人做决定而已。

鑑於此,他认为,国民型中学的一些课题应该统一来做,让这些制度能够继续跑下去、永续操作。

他说,国民型中学不能单靠校长讲话或打仗,所以最好是由董事部去和官员讲。

“今天的华社应该要有远见,国民型中学培养了这么多优秀人才,应该派能够讲话及论点很强的人出来(做代表)。”

对於即將举行的《国民型中学问题与挑战》全国研討会,他表示乐意接受在此研討会中有新的发现及好的意见。

不管国民型中学是否改制
爭辩数量无意义
全国有74所还是78所国民型中学引起爭议不断,但魏家祥认为,大家不应该再爭辩此课题,就接受78所为国民型中学,不管是否改制中学都要秉持78所国民型中学的精神去做。

他指出,若要追溯歷史,实际上只有74所改制中学成为国民型,另外4所国民型中学,其中2所酝酿成立的时期处於改制的过度时期,另外两所则是在80、90年代才创办;因此,在这个课题上爭辩是毫无意义的。

他解释,玻璃市国民型中学创校时期,处於改制过渡期,被拒申办为华校后他们接受以国民型中学模式办校。至於登加楼的中华维新面对相同情况,而北海钟灵及吉华二校的创办时即以国民型中学办校。

他声明,这並非抗辩,只是经过数十年採用国民型中学模式办校,如今对错已不重要。当务之急是解决问题,我们就是有78所中学以国民型模式办校,不要再爭辩一些没有利的事情。

被教育部鑑定为非国民型中学的4所学校
玻璃市国民型中学
玻璃市中学筹办华文中学不获批准,於1960年接受政府条件,开办国民型中学迄今50年,直到今年才因华文课从5节减至3节,才揭发这所学校已被定位为国民中学。

隨后,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也证实,玻璃市中学董事会早在80年代解散,並自愿地把校地主权交给教育部。

登嘉楼中华维新国民型中学
维新学校(中小学)开始时在唐人街合租一间店屋办校,直到1919年才有自己的校舍,唯1941年日本攻打东南亚,学校也被日本人控制。

直到1946年,学校再次获得当地华人出钱出力,於1950年重新办学,改名为中华学校,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到了1971年中小学分开,中学取名中华维新国民型中学。

据悉,董事部已把校地献给教育部,因而失去国民型中学的地位。

北海钟灵国民型中学
檳城钟灵中学董事会於1976年议决在北海建立钟灵分校,並获得北海灵应社献出地段,在政府批准增建分校、图测获地方当局批准后,展开兴建工程。

后来,董事会一致通过接纳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敦林良实的建议,將钟灵中学北海分校的校名改为北海钟灵中学,並註册为一所独立自主的国民型中学,並於1986年正式开课。

吉打吉华国民型中学二校
基於吉华国民型中学一校学额有限,董事部议决申办二校,並在1983年获准创办,1985年正式开课,隔年正式分家,但董事部和家协仍隶属吉华中学。

吉华二校的建校计划於1998年,获纳入第八大马发展计划中期检討建议书,並获得拨款700万令吉,直到2004年新校舍竣工后,吉华二校正式迁入新校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