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4 January 2011

林明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2011.01.03
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开学伊始,教总主席王超群揭露,教育局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態。

原来,在教育部发出通令阐明只有懂得双语的教师才能在华小或淡小执教一二年级之后,教育局即尝试把原本被调去华淡小执教一二年级的不諳华文教师,转换为课业辅导老师。

这样的事例,已经发生在柔州麻坡的2所华小。

不諳华文教师和职员调派华小的事,由来已久,少说也有二三十年了吧?30年无法解决的问题,你能想像它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吗?

几十年前,当教育局开始调派不諳华文的书记到华小服务的时候,很多人便忧心忡忡地预测,有一天,华小將会连一位諳华文的书记也找不到。今天,事实不是说明了一切吗?

其实,马来教师被调派到华小,华社並没有一概拒绝,但前提是,这样的调派,必须是按需要而定,不是一股脑地把国小过剩的教师都调派去华小,解决了国小的问题,却把问题转移给华小。

现在的情况摆得很清楚:教育局对教育部的指示,採取了“上有对策,下有对策”的应对手法。华小校长迫於无奈,只好“逆来顺受”,来者不拒,或者也来个有样学样,“上有对策,下有对策”。

书记不諳华文,原本须由书记处理的通告、购书单等等,只好由校长、副校长亲自代劳。

马来教师过剩,则调去教导音乐、体育和美术等非主科。

但如此一来,华小的音乐、体育和美术等科目,便沦为可有可无的“閒科”,校方不重视,家长也忽略了,华小所强调的“德、智、群、体、美”等五育特质,实际上已经去了“体育”和“美育”这两育。

如果辅导老师也由不諳华文的老师负责,在语言不通,沟通不良的情况下,“五育”恐怕又要再丟失“德育”,就只剩下“智育”和“群育”了?

华小的国文科成绩不尽理想,这是事实,箇中原因,华文教育工作者最清楚,不是那些不懂得华文教育、只懂得生硬套教育理论的教育局官员。那些在国文科取得標青成绩的华小,不是因为教育局调派了很多马来老师来“提高”这些学校的国文水准,而是这些华小实施了一套符合校情、適合学生的提昇国文程度特別计划,所取得的成果。

是时候了,华文教育工作者和华教机构必须主动出击,召集国內的华小国文教师和外语教育专家共同探討,寻找出一套真正符合华小的国文学习方案供教育部考虑採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