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 January 2011

东方文荟:走一趟麻市区的时间走廊

东方名家 郑名烈 2011.01.02

2010年1 2月1 8日,国内着名的古迹研究学者张集强及槟城着名建筑设计专家陈耀威两人,莅临麻坡进行了一场保护古迹的演讲,隔日还在麻坡市区以徒步方式考察麻坡街上的店屋、庙宇、教堂、学校及政府办公大楼等老建筑。

一个外来旅客的角度来看麻坡,不得不讚歎麻坡所保存的人文精神。麻坡市区的街道像棋盘格子由麻河岸边往外开展,从麻河南岸往逐步平行外发展的街道,就像代表时间的年轮,从每一条街的店舖的行业类别可推测麻坡市的发展秩序。

麻坡市区的形成是从大马路开始。根据历史资料,对麻坡市区进行建设与发展的先驱为蔡大孙。他在1884年获得当时柔佛天勐公阿布峇卡授权成为麻坡港的「港主」后,就招揽潮州同乡到麻坡沿着河岸开发种植胡椒和甘蜜,并在麻坡造路、建立大巴刹,相信大马路的大巴刹即为蔡大孙所建(目前该地点已改建为麻坡长途巴士站)。

一般上,菜市场是一个城镇最早的贸易中心,而麻坡大马路的大巴刹就在麻河下游的岸边。当时陆路交通仍不方便,麻河中上游在「港主制度」下已辟有2 4个港,麻坡市区是当时的货物集散中心,麻河成为麻坡地区运载物资的重要航道,大马路的巴刹因此成为当时市区最繁忙的中心地点。而巴刹附近随后也必定会出现售卖乾货、海味、米粮等民生必需品的店舖。

2 0世纪初期的麻坡市区除了华人在这里聚居之外,英殖民政府的官员为管理之便,逐渐在大马路建立办公地点。因此在大巴刹往麻河河口的方向走去,可看见码头、关税局,火车站等设施。英国人也在这地区建设法庭、高级中学、及市政府办公厅。与此同时,马来人在位于丹绒的麻河旁建立了和柔佛皇宫风格相似的回教堂。这些古建筑迄今仍保留下来,但大部份建筑已改做其它用途。

大马路的建筑最能反映早期多元种族聚居的面貌。除了华人和马来人之外,也有来自印度的「遮迪」在这里从事信贷业务。从印度的遮迪所持有店屋附近再徒步200公尺左右的可到达的兴度庙,即是由遮迪出资所建。大马路也是最多银行的所在地,显示早期这里是重要的商业中心。

诸方言群先后登陆

就行业的分类别来看麻坡市区的发展,大马路先有巴刹,再来开设以售卖米粮、乾货为主的店舖。市区范围逐渐再扩大到二马路时,开始出现布庄、脚车店、中药店,以及金饰店;这显示尚地生活水平已逐渐提升,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已拉抬到另一层次。

接着继续开拓的三马路,就比较多传统咖啡店、理髮厅、菜馆(当地人对餐馆的称呼)、和电器行等。一些咖啡馆的楼上也设有传统旅馆。而四马路则是娱乐场所、小贩最集中的地方,电影院、大型购物中心也在此出现。

台湾着名人类学学者李亦园和陈中民早在1968年,就曾到麻坡市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依照他针对以不同籍贯者所从事的传统行业来归纳:麻坡市区经营的中药店、布庄以客籍人士居多;脚车行、传统理髮店业主多数是兴化人;咖啡店以海南人佔大多数;金饰店则以广东人为主;在巴刹的渔商、菜商、杂货店则以潮州人佔半数以上;贸易商行业主多仍以福建人佔大多数。

因此,在麻坡社区至少存在闽南(包括今日的厦门、泉州及漳州地区)、潮州、客家、广东、海南、雷州、兴化及福州等八种方言群。同一地区保存丰富的方言群,是麻坡的特色。

永春人和潮州人是麻坡地区最早进驻的帮群,在大马路大巴刹附近即有永春会馆和潮州会馆驻立,其中永春会馆设立于1894年,是麻坡历史最悠久的会馆。而广东会馆、茶阳会馆及琼崖会馆就建在二马路上。由此可推断广东人、客家人及海南人抵达麻坡地区的时间,应较福建人和潮州人迟。

一般上会馆内部均安置中国祖籍地的地方神明,对清末民初时期到达麻坡的中国人而言,会馆是他们重要的活动中心。在重大的日子必定在此举行祭祀典礼。永春、潮州及海南人的琼崖会馆都兼庙宇的功能。当然,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时的社团若以宗教祭祀场所的名义向政府注册登记,可豁免交地税。

在大马路大巴刹有座南海观音庙,而在观音庙的后方的广东会馆旁则有座粤东古庙。这两座麻坡最早的华人庙宇虽开放给各籍贯人士祭祀,但延续至今,南海观音庙的信徒仍以福建人为主,而粤东则以粤籍信徒居多。

麻坡最早的私塾为设在永春会馆的永春私塾。另两所私塾即为泉州人和厦门人所办,地点在今日二马路福建会馆的泉厦私塾,以及潮州会馆开设的潮州私塾。这三所私塾辛亥革命之后第二年后来合併为中华学堂,后来改称为中华学校,是柔佛州最早的华文学校。1924年在四马路盖了现代化的宏伟校舍「四维堂」,1927年开办初中部,成为当时柔佛最高学府。

各籍人士整合办学

中华学校开办后不久,1918年麻坡华社再扩展为中华学校和化南女校。在战后复校将两校合併为中化中学。从麻坡华社办教育的过程中显示麻坡人在这城市开发不久,即以垮帮群的力量来整合资源办学。

从建筑风格来看,麻坡市区仍保留大量二战前深受海峡殖民地风格影响的古建筑。有完整的峇峇娘惹风格的居家,也有中西两种风格溷合的创作。一些店屋前面的柱子的还保留着对联,从对联的用字亦能判定屋主的籍贯,诸如对句中有「桃源」二字,该屋主十之八九必是永春人。另外,有些店屋的二楼的前亭还可看到来自潮州的一对石狮子。屋顶两旁的燕尾、中间的马背,隐藏着无数中国风情。但在屋身的正面又是精细的欧式建筑凋刻。无数的老店屋就是摆在眼前的艺术品。

久居麻坡的人或许不会留意这些建筑风格的特别之处,但用心的外地人却能看出麻坡的美之所在。细心观赏麻坡市的战前老建筑,你会觉得麻坡市是柔佛州最美、古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城市。有空到麻坡市区走一趟,在品嚐远近驰名的小吃之馀,麻坡的古建筑会带给你更多意外的惊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