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9 January 2011

《教总2010年华小课题回顾》报告‧增建新华小的问题‧大选期间批准增建‧16新华小仅8所竣工启用

星洲日报‧2011.01.09

(吉隆坡8日讯)报告指出,政府从1999年大选至2008年大选期间,一共批准增建16所新华小;截至目前为止,只有8所获批增建的华小已竣工启用。

“另8所未完成建校的华小包括彭亨关丹中菁华小分校(1999年大选批准)、雪州布特拉高原敦陈修信华小(2006年9月27日批准)及6所在2008年大选批准的华小。

“政府將拨款兴建这8所新华小,教育部未说明这些华小何时会竣工启用,以致让华社担心这些华小的建校工程將一再被拖延。”

报告说,华裔人口密集区因华小不足,学生爆满的问题日趋严重,但让人感到不满的是,教育部不但没正视问题的严重性,反而建议华裔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小。

“教总吁请政府必须履行为各族群提供母语教育的责任,根据人口的结构和社区的需求,依照兴建国小的做法,在华裔人口密集区及新住宅区制度化拨款拨地兴建华小,以满足华社对母语教育的需求。”

《第十大马计划》(2011至2015年)‧教总对第十计划失望‧政府未强化多源流教育
报告说,《第十大马计划》有关教育的发展事项,与华团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虽然政府在计划下提出检討和评估现有教育制度、以迈向具国际水准人力资本的目標,但並没把强化多源流教育列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议程,让教总感失望和遗憾。

“例如政府不承认独中统考,导致人才外流,这其实与政府要发展和维持世界水平的人力资本的理想背道而驰,事实上,政府应善用大马多源流教育的优势,作为强化和发展大马人力资本的基础。”

报告说,华社对《第十大马计划》寄予厚望,在政府草擬《第十大马计划》的阶段时,国內主要华团包括华总、董总、教总和七大乡团提交了《国內主要华团对第十大马计划的建议》予政府,希望计划能真正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政府在《第十大马计划》下拨出2亿8000万令吉给政府资助学校,华小、淡小、教会学校及宗教学校各可获得7千万令吉拨款,以进行维修和提昇设备,政府资助华小的数目最多,共有884所,淡小有378所,教会学校(国小)则是310所。

“各类政府资助学校的数量有一定差距,但却同样享7千万令吉拨款,政府应根据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给拨款才合理;事实上,每所政府资助华小每年平均只能获得3万9千592令吉,这是微不足道的。”

“巩固国语加强英语”政策‧对“巩固国语加强英语”政策‧华社反对增国文科时间
报华社反对增国文科时间告说,在“巩固国语加强英语”(MBMMBI)的政策下,基於华小现有的国文节数已足够,因此华社都不同意增加国文科时间,在教育部召开的会议上,出席的华团已多次反对及提交备忘录给教育部,但教育部依然坚持增加。

“华小的国文节数,即第一阶段从原有的每週270分钟增加到300分钟,然而,第二阶段则在没经过討论的情况下,直接从每週180分钟增加到240分钟。

“教育部必须对华小现有的国文科教材、教学法和师资等进行检討,並加以改善,以真正提昇华小生的国文水平,因为现有的国文课本內容过於深奥,不適合华小学生使用,並导致教学事倍功半。”

內阁决定从2011年开始,增加各源流小学的国文和英文授课时间,华社普遍上认同教育部增加华小每週的英文上课时间,因为目前的上课时间非常不足,影响了英文科教学的成效。

《马来西亚我的国家》新科目‧《我的国家》新科目‧华小不应以国文教导
教育部建议从2011年开始在各源流小学一年级以国文来教导《马来西亚我的国家》新科目,华团坚决反对各源流小学以国文来教导,因为这违反了华文和淡米尔文作为华小和淡小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特徵,而且语文不通,无法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但教育部一再坚持《马来西亚我的国家》必须以国文来授课,並交由內阁定夺,最终內阁决定不推行有关科目,才平息了爭议,教育部应从理性的教育角度去看待各源流小学教学媒介语的问题,並尊重在华小,除了国文和英文科外,其他科目以华文作教学媒介语的特徵。”

这个权益获得法律保障,特別是《联邦宪法》和《1996年教育法令》都有明文规定,因此,教育部这种试图破坏华小特徵的做法,是华社无法接受。

华小迁校的问题‧大选期间批准75所‧仅52华小完成搬迁
报告说,在迁校方面,政府从1999年大选至2008年大选期间,共批准75所华小搬迁,惟到目前为止,只有52所已完成搬迁计划,2所在2011年新学年启用(柔佛居鑾道文华小以及雪州武吉丁雅华小),15所在兴建中或即將兴建(如还在处理校舍图测或进行招標等事宜)上述15所华小包括因建校工程缓慢,而无法如期在2011年新学年启用的柔佛古来华小二校,以及迁校计划已拖延10年之久的檳城明德华小正校,两校都是在1999年大选获批搬迁。

“6所还在处理校地事宜的华小包括霹雳乌鲁十八丁联合华小、霹雳务边培民华小(已在2003年停办)、彭亨文冬竞智华小(获批搬迁到雪州蒲种)、雪兰莪呀吃18哩中华华小、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及森美兰峇都依淡华小。”

报告指出,国內也有数所微型华小面对学生来源困境,计划搬迁到有需要华小的地区,包括森美兰呼鲁干中华小、利民济礼仁园华小、吉打华玲县巴林园培智华小、霹雳太平大直弄益华华小、彭亨北根育华华小及沙巴马拉冒联华华小。

“这些华小都已通过不同的管道寻求搬迁,其中彭亨北根育华华小自2003年开始展开迁校计划,並通过种种管道,爭取教育部批准迁校,但至今都没有下文。”

其他‧教育措施和行政偏差‧负面影响华小运作
报告说,华小一直面对各种教育措施和行政偏差的衝击,对学校运作带来负面影响,包括一些州教育局调派不諳华文的课业辅导教师到华小。

“课业辅导教师的职责是协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但不諳华文的教师如何给予这些学生协助?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和学生有效沟通。”

报告指出,教育部在2010年开始推行“一年级马来文识字和精算计划”(LINUS),但华小的国文试题竟和国小一样,这不但对学生造成压力,也不能达到真正测试学生的目的。

“教育部必须对此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检討,以擬定符合华小实际需求和教育原理,並真正能够提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措施,以免一再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报告说,一些受训到华小执教的学前班教师被派到国小执教,以及华小英文组学员被派到国小实习,让人担心实习结束后,会继续留在国小执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