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2 November 2010

欠缺规划未对症下药 麻百万治水工程失效

中国报-报导:刘福来

哈欣路治水工程于今年8月甫完工即淹水,令居民大感失望和伤心。
(麻坡12日讯)治水工程换汤不换药,麻市水患依旧。

尽管市议会、公共工程局、水利灌溉局在麻市四处大兴水利工程,重筑和改善市内沟渠排水系统,却忽略了更新旧有的地下沟涵,使到表面看似光鲜华丽的百万治水工程,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排水设施依然受阻,水患依旧不断。

各地水患问题自2006年南马发生大水灾之后,获得高度重视,并被地方政府列为首要解决的民生根源,市内包括五马路、哈芝哈山、文打烟路、哈欣路、四马路、哈芝亚务街和六马路等水灾黑区,也逐步获得拨款提升重建及改善排水设施。

沟涵从未换过

尽管市区各地近年来不断大兴土木和筑沟,将原有小沟变成大沟,但水患问题却丝毫没有解决,反而接二连三的重演;甫于今年8月竣工的哈欣路筑沟工程,便是个明显的例子。

当地排水系统虽然获得改善,渠道也获得加深和加大,惟启用不到一个月的设施,还是无法排放大量雨水,致使当地在9月30日再次发生水灾,令原已松懈戒备的居民,心灵再度受伤害,蒙受严重财物损失。

积水成灾除了是渠道欠缺规划、陈旧、损坏等种种因素外,主要还是当局没有对症下药,更换和提升分布在地下的沟涵和排水通道,以致水灾问题“久病不愈”。

居民透露,市中心许多地区的沟涵,从二战时期至今从未换过,多已不合时宜,且大部分已被泥沙堵塞和破损,功能尽失,使到积水无法贯通,出现逢雨必灾的情况。

冯嫊岚:更换工程复杂
各单位需商讨


更换沟涵工程复杂,市议会和各单位需从长计议。

麻坡市议员党鞭冯嫊岚透露,由于社区和环境发展,多数战前旧式的沟涵几乎都埋藏在十字路口和建筑物走廊等地下;而地下设施还包括电缆、通讯光纤、水管等重要基设,加剧疏通和提升规划的困难;倘若挖掘,工程非常复杂,且耗费时间,肯定影响市区交通和商贩的作业。

她说,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该会将与公共工程局、水利灌溉局进一步的研究,寻找更好的治水方法,例如将排水系统改道。

她举例,就像天春堂前原本流向峇吉里交通圈的排水,水流已被变成由交通圈处流回天春堂前,并自称这项方法获得肯定。

清洗沟渠浪费公帑

为疏通水流,解决市区水患,市议会不惜花费巨额,动用先进清沟器材清洗渠道,被嘲浪费公帑。

麻坡市议会为解决市区屡次发生水灾问题,今年内两次在市区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沟渠运动; 一次是联合南方环保公司于8月进行,另一次是于上月29日,花费巨额聘用私人公司在四马路和哈芝亚务进行。

市议会的上述行动并没有获得市民的认同,反而被嘲是“逢场作戏”浪费公帑;因民众认为当局并没有对症下药的解决水患的根本问题。

虽然市议会没有透露整个清沟行动动用了多少钱?但根据有关私人清洁公司负责人阿芝哈透露“每一公尺费用120令吉”,估计每条街道的清洗费用,至少需要花上逾1000令吉。

店屋空间变窄小
*陈丹尼尔(35岁,哈芝哈山路居民)


为避免高涨的沟水入侵店屋,这里的居民都筑起高高的门槛,虽然门槛可以暂缓积水流进屋里,但平日却显得碍手碍脚,尤其使到店屋空间变小,做起生意也很不方便。

地方政府的确有提升附近,包括文打烟的排水设施;惟,不明白为何水灾还会一再的发生?

地下沟涵没更换
*沈文亮(40岁,六马路居民)


地方政府治水工程没有对症下药,许多地下沟涵没有被更换,长年“胎死腹中”,水流不能贯通,才会引起一雨成灾的问题。

希望相关当局接纳民众的建议,正面解决根本,避免无谓的浪费。

外表美观不实际
*林赞满(40岁,哈欣路居民)


沟渠提升和设计皆不理想,无法解决当地长久以来的水患梦魇。

居民不只一次提出建议和改善方法,但都不被当局所接纳;提升后的沟渠,外表虽很美观,却不却实际,无法根除问题,让人感觉有做等于没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