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0.11.18
(吉隆坡18日讯)国民型华文中学多年来作育英才,如今却陷入定位上的尷尬局面!华社不视它为华校,政府厚此薄彼,导致改制中学形同“弃婴”。
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前主席彭运明要求华社关注改制中学所面对的问题和困境;而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则促请大家搞清楚状况,即並非华社弃国民型中学於不顾,而是政府本身把改制中学视为弃婴。
政府重视国中,华社关注独中;改制中学两面不討好。
黄一鸣:国民型中学身份尷尬
沙巴国民型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主席拿督黄一鸣说,在华社眼中,只有独中是华文中学,而在政府眼中,国民型中学是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並非国民中学;因此,尷尬的身份显然是国民型中学的最大困境。
彭运明:华社疏远国民型中学
彭运明说,华社对国民型中学的普遍心態是“你们是政府资助的中学,我们应该帮的是独中”,因此校长们做得相当吃力。
“国民型中学也非常需要华社的关注,但一直以来却被华社疏远。”
邹寿汉:改制中学是政府学校
邹寿汉受访时坦言:“改制中学已变成政府学校,没理由要华社两头负担,既要负担独中,又要兼顾国民型中学,能力上有限;既然政府推行改制,就应兑现改制的承诺,为国民型中学提供足够的经费。”
彭运明则指出,国民型中学栽培人才的贡献是不能被否定的,它也保存了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让华小生除了独中之外,还有一个学习华文的升学管道。
“若你有机会进入国民型中学,你会发觉它根本就是一所华校。报告和通告很多都是用华文书写,学生交流也是用华语。”
不过,一些中小型国民型中学开始变质,非华小生人数逐渐增加,有些学校由不諳华文的校长掌校及校园的中华文化色彩逐渐淡化。
国民型中学开始变质,有谁来关注?不同州属及地区的国民型中学,面对不同的问题,谁来帮助它们脱困?
星洲日报动员全国各地的採访队伍探討国民型中学面对的问题,访问相关人士,匯集资料进行分析性报导,以让华社瞭解华文中学改制的前因后果,並对改制中学的现况有深一层的认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