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1 February 2011

地方史应受重视与推广

东方日报 21.02.2011 龙门阵 :: 轻谈浅析

郑名烈

我国各地方的地名,从中文的发音和马来文做个对照,其实可判断当地华人哪些籍贯的占大多数。更或者可能推测最早到来参与地方开发工作的华人来自那个帮群。举例而言,Penang早期被称做「庇能」,或与漳州人最早到槟城落脚有关。而中马的沙叻秀新村和沙登新村的马来文为Salak South和Serdang,这两个地名的中文读音应当源自于广东话,或许与广东人较早在此立足有关。另外,森兰州的知知港(Kampung Titi),从字面来看,应当是客家话的读音。当地很可能是由客家人来开发,目前当地华裔仍以客家籍占大多数。以上看法纯属笔者从中文和马来文的读音联想而已,各种推测仍需进行考证后才能下定论。

另外,有些地名是先有马来名,在华人到此定居后才另取中文名。比方说麻坡市郊区的武吉巴西镇,马来地名为Bukit Pasir,而当地最早的中文名为沙仑。从字面上解释即是沙丘的意思,显然由马来文直接翻译而来。这地方未开发前原是片丘陵地,很可能地名即是由此而来。在马来亚独立前,当地华社仍习惯将此地称为沙仑。笔者从永春扬美郑氏宗族编纂的宗族世系汇志发现,独立前当地的中文名称实为沙仑。

大多数地方城镇都没有地方史或地方志的著述,可能仅在国家档案馆仍保留着英殖民地时期的档案资料。有关地方志的整理在资料的取得方面仍需依靠田野资料的搜查,但随着许多年长者的逝世,许多宝贵的资讯都未及保存。政府若重视地方史的记载工作,理应编列预算,与学术机构合作进行研究。尤其地方华社的史料研究长期受到忽视,与其等待政府季节性地有限度予以关照,倒不如集结华团力量,支持华社研究中心与学术机构合作长期投入资源进行人才培训与推展研究计划。让华社先贤们对国家的贡献合理地被完整记录下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